陳玠安
Jan 2, 2021

2020台灣製造20張年度專輯回顧

在這個充滿壞消息的年份,音樂依然精彩。當「專輯」已不是音樂發行的唯一選擇,這20張豐富完整的作品,更值得被好好的聽見。

*落日飛車《Soft Storm》

落日飛車最有意思的地方,在於音樂的質地與層次。經歷多年打滾,他們已經太熟悉自己的音樂語言,從編曲方向到樂手的樂句呼吸,所有聲響都往極致水平而去。聽起來舒服,不是一種罪,新專輯裡,如此努力往靈魂樂的根基探索,「舒服」,有其生產履歷,不僅是鬆軟而已。

在歌曲的頻率、動態、語彙處理與調和上,處於頂尖樂團的規格。落日飛車,是音樂質地的代表:在和諧的和弦裡創造不和諧音,在主奏伴奏型的掩護中,偶然拉開詭譎的上行或下行和弦⋯⋯巧思密密麻麻,像轉速極高的直球,命中好球帶無須贅言,期間經歷的音色選擇與旋律走式,可以分成太多部分來聽。當年一聽深愛的Jinji,已從單一角色,轉成一場大戲,信手捻來皆是底蘊,盡是化骨綿掌。你也可以完全不理會上述一切,只盡情在綿密聲音中擁有包覆溫存,這份風暴的美味,是絕對性的。

*陳昇《末日遺緒》

倒不是說有恆心毅力叨叨絮絮,就是一種勇氣,還是要看內涵的。《末日遺緒》成立在這個時代裡,並不只是陳昇在鄉愁裡持續找尋著維多莉亞港,以音樂控訴那些鎮壓自由的人⋯⋯陳昇近年對於「末日」的意念堆砌,終於來到一個集合。音樂與文字都有其動機,但也不能單以動機評判之,《末日遺緒》成立於每一個日常裡,有一個人總會在那,他不一定是先知,也不需要諄諄教誨,但一個身影的存在,可以自我辯證,也經得起他人的辯證,是時代的眼睛,歌謠的方法。

《末日遺緒》成立在每一個年代裡,看盡激情與反抗,並用高度的激情應對,陳昇仍用最基本的音樂方式,活著,說著,是歷程的總和(在四年間出了六張)。玩世不恭的存在,一旦有了殉情的姿態,便無法僅用情懷稱之。再多說一些吧,即便世界依舊,再多說一些什麼吧,激烈與平靜的維度。

*Super Napkin《There’s Nothing That Cannot Beat Me》

濃烈的後搖緩飆與噪音低傳真的氣味,Super Napkins讓人不知不覺,把聲音越開越大。小鼓驟落如雨,電吉他用盡全力發出殘響,每一次solo都油門到底,即使有著車庫感的破碎與狂躁,Super Napkin在旋律橋段上也有所經營,不淪於混沌一陣,「引信」很明確。

每一首歌曲之間的關聯性,除了聲響的共鳴,那引導旋律線的電吉他,簡直能「唱」。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既具備作品整體性,卻又帶著瘋狂氣息的台灣器樂演奏團。悶騷,燃料,公路,由每一個小小的躁動集合而成的景色層次,總能經過旋律與音色的迴旋,截彎取直,在不算短的每一首篇幅中,一次又一次,成為勇往直前的搖滾樂。

*巴奈《愛,不到》

絕對是巴奈有史以來最多樣化的演繹。依舊能震懾魂魄的吟唱存在感,搭上了探戈與電子的外衣,不僅沒有互相「讓出空間」的問題,巴奈、李承宗與鄭各均,相加遠大於四。即使音樂美學上導向明確,透過精確的鋪陳,總能回到音樂家本身的魅力,而非服膺於風格之中。歌詞裡,「巴奈式」簡約呈現愛情的樣貌,延伸出悠長的畫面感,回到感情,卻又不限於感情,詩意的延展,彷彿正是為了探戈而生。節奏的迴旋,將世間詠嘆化為舞蹈,一點一滴勾住聽者的情緒。美麗來自悲傷的最幽微處,悲傷的型態,永遠不會止於一種表述。即使愛尚未來到,做自己,並沒有錯。

*逃走鮑伯《逃走鮑伯》

真想給自己一個機會,再喜歡搖滾樂多一點點。聽見逃走鮑伯,著實讓我透了口氣,有力道的純樂團音樂,仍然可以在第一時間征服我。

大無畏和聲與吉他英雄式的riff,跋扈帥勁,是龐克青年的色調,也可以理解為千禧年以來,台灣玩團青年們的一脈相承。直接且不怕重複的旋律,一時之間,真的以為時光回返了十年,自己仍被英式搖滾、澀谷系Indie Pop或者低傳真風格給包圍的美好光景。

我確信逃走鮑伯不只是復古,那是我的鄉愁投射,這樣的「誤讀」,卻能被音樂給完全說服,不就是聽搖滾樂最棒的地方嗎?再給我多一點赤裸與殘響吧,聽似粗糙,卻是後製最厲害的地方 — — 理出有「口氣」的搖滾樂,是這張專輯能成立的重要原因。

*鹿比∞吠陀《彼岸》

跟隨創作者前進,是無盡的道路,然而,優異的創作者,總能細數自己的階段任務,以最大的可能性完成它。《彼岸》作為聲響的繪圖,從聲音設計裡,達到了同步於國際一線實驗電音製作的高度,從實驗電音裡面,譜寫出情感豐沛卻冷靜的旋律。在電子的音色的選擇,展現了入耳與架構的野心,是台灣電子音樂的定槌之作。

從鋪陳執行,與他人的聲音合作,在在展現一位作曲者、編曲者與製作人的全方位格局。無論從歌曲或整張專輯的思考,以至聲響細節裡的雕琢,面向深遠,情感至深。我們依然能夠跟隨這樣的創作者前進,從《蒼白》到《彼岸》,電音縱有其疏離之必然,情緒動靜,竟能如戲伸展、如舞動人。

*The Fur.《Serene Reminder》

把音樂做得動聽,並非想像中容易;要在動聽的音樂裡,埋入屬於自身的架構巧思與音色特質,更是不易。第二張專輯裡,The Fur.依舊使用樸素的衣料,換上了更為出彩的色調,讓民謠與合成器之間的關聯,顯得更為迷離。從小品氛圍,邁向了更豐富的音色結構,無論在吉他、人聲或者合成器的選擇與搭配,皆具充分律動性,旋律的轉折多樣也更上多層。

如果說第一張專輯裡的歌曲,The Fur.正在從demo感的樂團,走向成熟的Indie Pop質感,新專輯則呼應了史上許多讓人驚艷的女聲電音作品(居然可以連結到Stereoloab,Saint Etienne,Pizicatto Five……),濃淡不變,光影轉折,柚子的歌聲輕易的讓房間亮了起來,我們可以一直跟著歌曲搖擺出自己的節奏。The Fur. 持續拓展屬於自我的情感邊界,有那麼一種來自旋律的穩定感,用婉約與青春,說服、投射聽眾,合適,歸屬,在何時何地。

*八十八顆芭樂籽《我的心正在為你這個中年翹臀燃燒著》

上一張《龐克佛洛伊德》的寫曲跟錄音,讓我深深感動於,芭樂籽已經成為一支在聲音和旋律上都更為「質感」的樂團 — — 樂團的狀態,已經能夠完整帶到專輯裡,且經過更有秩序的音樂層次,在槍林彈雨之下沈思。從專輯名稱去拆解一些事情,每個動作都是現在進行式(「正在為你」,「燃燒著」)而不是一個結果論的敘述。這張專輯狠狠地緊咬著時間敘述的當下,用獨特的講話方式,把樂團擰乾搾盡,像烈酒一樣用力地揮發,不僅僅是描繪某個吉光片羽的情調。

正因為如此的「非情調」,芭樂籽依然是一個嚴重缺乏「被理解」的樂團:吼叫的歌聲與散彈槍龐克吉他裡,人們或許忽略了其中也有鬆軟入耳的南方搖滾(“銀行關門後”),忽略了他們用acoustic講述正義的方式(”NO BLUES NO SMITH”),而中版歌曲“女孩”聽來怎麼樣都比少年維特更為命中要害。“台北人沒有鄉愁”跟“請不要悲傷在我們狂歡後的那一天”,用藍調搖滾數算城市的傳說,那裡的詩意被調和威士忌浸泡過,更像是真實。

芭樂籽依然有野蠻的浪漫,即便被聽眾以嘈雜檢視,他們總有相對應的凝視。中年翹臀對世道難免踟躕迷茫,仍不放棄每一次站上打擊區的機會。千萬人吾往矣的西部英雄感,活生生地印在了我的生命共感裡。就算世界不甩他們,他們還是兇狠的愛著這個世界,你也可以試著脫下「吵鬧」的印象,愛上「烈酒一滴」的質感搖滾樂。

*吳柏蒼《42》

真的沒有想到,柏蒼會用這麼道地的英倫搖滾,迎擊、回歸。畢竟,似乎,有些不合時宜?

但,他是吳柏蒼啊!台灣搖滾樂壇史上最好的英倫搖滾主唱之一,如果他不這麼做,我肯定會更悵然所失吧。所以,作為一個資深的英倫搖滾樂迷,聆聽的過程,其實是面對自己的忐忑:我們這些時代「遺臣」,即使在西洋搖滾的領域裡,也久久未見一張原汁Britpop專輯了。聽的過程實在是⋯⋯太爽了。如果有一天我能做音樂,也會毫無疑慮的,做出這樣本格的作品吧!是一張給人如此勇氣的專輯。

這一次的柏蒼,讓我想起Brett Anderson個人作品裡頭的acoistic感受,或是Suede復出後的專輯的美學⋯⋯坦白說,我覺得柏蒼寫的歌,比現在的Brett Anderson更打中我。能做到如此沒有包袱,揮灑奔放,爽朗自如,當然也滿足了我對回聲樂團的思念。戲劇張力飽滿,旋律強勢的搖滾樂,美好的榮光都回來了,感謝柏蒼,感謝這份優雅,克服所有不合時宜的疑慮,使人如斯徜徉、忘我。

*柯泯薰《畫話》

相較於前兩張專輯的低迴隱喻,這次,柯泯薰樂意把自己「放出來」,勇敢於「表現」,在歌曲裡面做角色「扮演」,表情細節有著前所未見的清晰。一場一場洞悉自我的戲劇裡,她自在轉身,不擔憂佈景是否太華美,不僅只專注於呢喃,誕生了君臨天下的氣度。

「表達」對她從不是問題,可以詩意可以小說,聲線上的動態感增強,是進階的挑戰,而她駕馭了這一切,一如專輯名稱,勾勒更多樣式的對話。這是我私心企盼著優質流行音樂的樣子。變與不變之間,她仍是分秒出眾的一抹色彩。

*《無聲》電影原聲帶

如果你也看過這部電影,原聲帶能帶給你更多的漣漪。電影中,聽來更像是音效設計的橋段,在這張原聲帶完全舒展,成為一個一個篇章,在腦海中呼應影像,又單獨唯美的成立著。

盧律銘將旋律放在針尖,集不安與優雅於一身,用寧靜處置危險。已成標誌性的實驗音色架構下,無論哪一種樂器,哪一個段落與部分,都像是透了一道獨特的光影,格外詭譎而悠長。這張原聲帶,沒有《返校》這麼「滿」,在精煉弦樂與電子聲響後,盧律銘以獨立作曲者、編曲者的語彙,透過音頻與空間,創造無可喘息的凝視,即使沒有看過電影,也能完整領會拉鋸感十足的美學意念。將電影裡未能完全顯現的曲式,用以對話自身,對話空間。

*生祥樂隊《野蓮出庄》

充滿聆聽趣味性的專輯。奠基於鄉村搖滾、藍調彈奏,不過,其間信手捻來的橋段實在太自然,光是享受即興音階與和弦流動的曼妙,即迷人不已。過往幾張專輯裡,聽眾對生祥樂隊產生了經典的印象,產生了論述上的必要思考,這些都是好事,但這一次,倒不需要帶著包袱聽。

生祥唱起歌的口氣,這麼的從容合宜,可以跟嗩吶對話,可以跟爵士的音色對話,可以突然Pink Floyd,但不需要特別出力,拿起樂器,說出庄,就出庄,想搖滾,就上路。無論小品或者詩篇,生祥樂隊的存在本身,就說明了音樂的許多可能。某種「放鬆」或許是重要的:深意可以來自親近,對聽眾而言,也是一種音樂語境裡的平衡。

*蛋堡《家常音樂》

蛋堡最吸引人的地方,就是口氣。總是可以用日常的方式,帶我們去到「活過但沒想過」的生活寓言。樂迷是這樣子跟隨著他一起成長的。

決定以「家常」作為題材與方法,所謂的樸素,並沒有限制住天才的思考 — — 必要的迷惘仍在,成為人父的他,依舊觀察著,編寫著,可能正因為家常,那份毫不折扣的詩意與流暢,找到了另一種創作出口。遁入了另一個嘻哈的時空,語感清晰,沒有浮誇的自我介紹,不比賽誰的錢比較多、誰的妹比較正,不需要思考哪一個取樣跟節奏更帥氣。創作現場的改變,真的讓蛋堡內斂且專注,留白與簡約,也能產生重量與能量。

*荷爾蒙少年《黑色台北》

器樂彈奏之中,有著格外積極的流暢度追尋,編曲上,朝著時髦J-Rock樂團前進,groovy動感十足的節奏組,搭上爽快的吉他riff,配上極為亮眼的合成器音效,我還以為在聽哪個東京新銳樂團。但他們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,英文專輯名稱其實更適切(”Urban Noir”),於黑色電影的濾鏡下,少年們的都會體察。不需要刻意深奧的道理,處男作裡,年輕視角的詩意捕捉與音樂完成度相加,有說服力,歌曲的hook令人印象深刻。

*桑布伊《得力量》

一開口唱,全世界都為之震動。桑布伊就是有這份力道,很難用音樂的分類去講述。弦樂與電子的縝密編排裡,桑布伊本身的存在感,不但沒有被吃掉,好像所有的音樂配器/聲響,都早早預設了要為這樣的歌聲服務。聽這張專輯的戲劇張力,更像是在聽電影原聲帶,畫面早已不限於山海天地,直竄心底的史詩嚮往。桑布伊的歌聲如此濃烈,卻又像是某種樂器,和鳴之間,他征服,也融入。聲響混音與製作的美感與水平勻稱、到位。

*YELLOW 《浮世擊》

YELLOW的時尚是有原因的:整張專輯的節拍律動,所謂groove的處理,都太有臨場感了:光從編曲與演奏的完成度就很精彩,偏偏他們還有驚人的旋律⋯⋯反正能力就是做得到(從樂手到主唱),能把一些詭異的不和諧音玩得性感、把爵士即興的手法細膩的處置、用靈魂樂的搖曳來收放,最狠的是,不管玩什麼橋段,旋律性都太強大了,不但做出「特別的groove」,也groovy到要命。開胃菜吃到主菜,最後的甜點或酒,聽整張專輯,YELLOW用上了高端的食材,繁複但不犧牲美味,絕對讓人吃懂聽懂。這能不時尚嗎?

*淺提《不完整的村莊》

經歷了叫好叫座的歌曲與EP,終於發行了專輯,用極好的旋律與輕快的氣質,淺堤正式登台。節奏與與吉他的平衡感抓得很好,有時爵士有時藍調,聽似悅耳無害,仍無疑是搖滾樂的樂句與口氣。找到合適的製作人(Easy)是絕對的關鍵,不僅讓聽起來「恐怕」會太過safe的歌曲,有了動態上的個性與定調,將女主唱的清亮的聲音,適切的放在樂器律動之中,而不是「推到」最前面。

這張專輯並沒有變成vocal為主的作品,絕對是樂團的聲音。團員們的表達也讓我感覺驚艷:在都會感的敘述裡,沒有因而顯得扁平呆板,即使聽來「討喜」,也總是努力的在歌曲段裡中,挑戰各自的手法,且歌曲有許多部分,並非一整塊,在細節與轉折之中,無論是否特別設計,或者編曲上自然發揮,淺堤是玩真格的搖滾樂來著。可愛與裝可愛不一樣,交出這樣的專輯,淺堤當然是前者。

*夢東Mong Tong《Mystery秘神》

除了聽夢東有什麼機會,能來一場這般「神遊」?當代音樂常言「迷幻」、「融合」、「電子化」,夢東的專輯,也有這些部分,自然而然,隨來隨玩,好似完全不把音樂類型的包袱放在心上,用上的材料,都有其發展,合情合理,一念之間,靈光乍現。編曲上又絲毫不馬虎,流暢度高,取樣、合成器、打擊樂與吉他聲響如膠似漆,聲響思維既親密又破格。

這張專輯可以連結到七零年代的Kraut Rock,連結到John Cage或者Captain Beefheart,連結到灰野敬二或Ry Cooder。我腦海甚至不斷飄過法國新浪潮電影、義大利麵西部電影⋯⋯有太多聯想了,但話說回來,台灣能出這麼既西方又東方的專輯,這麼老靈魂又型態新穎,透露出實驗音樂裡的內斂與誠懇,夢東的美學與音樂畫面,不只獵奇,根本奇葩。

*雅維·茉芮《smpi’ YAWAY雅維的夢》

2020年底壓軸大片。雅維·茉芮的歌聲以及演繹,是我私心認為最具可塑性與當代感的台灣女聲,這張專輯的風格,又比上一張更多彩多姿。她對歌曲的理解與掌握真的太適切了,每一首歌都被灌入了一種「雅維式」迷離的味道,韻味上,神似英國幻舞(Trip Hop)風潮裡的亮點女伶(尤其是“cinbawana世界”跟“瓦旦阿公的古訓”)是讓人一聽上癮,重複播放的作品。

有實實在在的搖滾、Indie Pop俏皮、acoustic的靜好,甚至是管弦樂等器樂的加入,各種合作型態與模式,在雅維的吟唱裡,是一件件樣式不同卻size剛好的衣裳,讓這一場「雅維的夢」,成為處處有光的一趟旅程。不忘自身傳統的歌謠表達,能有如斯氣質,當然也開拓了語言在音樂裡的可行性。

*漂流出口《海女》

今年能有這樣一張搖滾樂專輯,真是太幸福了!用上十個近似「暢快淋漓」的形容詞,或許都還不足以描述這張作品的一氣呵成。漂流出口的現場乃台灣第一流(在我心中甚至是世界級),這一次,他們把那份狠勁兒,原封不動裝進專輯,渾然熟練的把玩著老迷幻搖滾,所有樂器的聲響融合一體,每一次solo,每一次的律動,好像設計過,又好像即興,不斷變形不斷合體,一路高速,打進搖滾樂迷的心底。

五聲音階的使用是一絕,可以台式,可以藍調,有時Grunge,變化多端。女主唱當然是聆聽的重點,那份聲樂吟唱的神聖感,像是舞台上的燈光控制,精確對應到吉他的樂句,實在太有戲劇張力,太緊湊、太叫人心醉了。聽著聽著,請容許我叫漂流出口一聲「來自部落的King Crimson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