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去看那場爵士樂演出以前】

陳玠安
6 min readAug 15, 2020

--

1.

深夜三點,酒吧打烊,他跟他還沒喝完烈酒,於是快速的碰了杯,一口飲下,把酒保遞上來的溫水也一乾而盡。店內只播爵士樂,早於他們結束儀式的十分鐘前已經停下音符。

剛好放完一張《Something Else》。酒保把唱針收好,擦拭清理一下唱盤,看似無刻意卻小心,將唱片歸位。突然的安靜,也是安排好的。只要把事物儀式規律化,客人還沒喝完的酒,也是安排好的。音樂不等人,很多時候,人也不等音樂。

「一句話也談不上嗎?」

「一句話也談不上。」

酒保聽進了兩個愛情故事。客人A跟對象貌不合神已離,客人B始終無法有機會接近喜愛的對象。「一句話也談不上」以此作為一個結束,不如說作為一種嘆息,而下一次來這裡,他們還是會聊著一樣的事情。

「需要替你們叫車嗎?」兩位客人謝過了他,說「沒關係」。B拿出手機,「要不要替你叫一台?」

A輕輕揮手說「我路邊攔就可以了。」

2.

客人離開了,他拿起手機接藍牙音箱,逼波一聲,音樂從單體圓柱裡噴出來,還是嚇了他一跳,上次忘了把音量關小再關機。替自己倒了一大杯溫水,開始洗杯子,擦桌子。

他自個兒坐在吧台,喧鬧在不遠處,往前算往後算。前一小時,這裡的人聲恰好略略淹過“Cannonball”Adderley的攻勢,再過不到20小時,迎接著他的會先是Miles Davis的咆哮。或是Charlie Parker。

上班時,他必定先放一張夠「大聲」的唱片,不是音量,是唱片本身錄音。隨著客人魚貫,他才漸漸放起比較「小聲」的唱片,比方說Brad Mehldau,ECM廠牌的北歐爵士,客人越是喧嘩,音樂越要「小聲」。

他不喜歡那些本身就決定了音量平衡的唱片錄音,他喜歡自己決定轉大轉小聲。這可能是黑膠的好處之一,從音響能調整的更多面一些。

下班前的藍芽喇叭,塑膠的,疲軟的,發出與音樂真實頻率無關的震動,「碰碰碰」的打進胸膛,也不是破,其實比黑膠更立體。也不是沒感情,反正是不同的音樂狀態吧。剛好適合下班臨走前,來一曲。這就比較隨性了,不一定要是爵士樂。

但他還是總放著爵士樂。好像在這略顯塑料的時間感裡頭,就更得聽爵士樂了。他會放一些店裡不放的Free Jazz,或實驗爵士,最近,他喜歡放「非密閉空間」樂團。自從聽了這一張,從此暫時取代了The Comet Is Coming。

離開店裡,隔壁巷子口早餐店已經拉開大門。一如透過廢墟照映的光,斑駁灰牆裡略顯亮面的部分,從天空打著路面上的大理石步道。

3.

結束一場無謂的聚會,兩人驅車前往酒吧。計程車上是深夜的ICRT電台,DJ明顯過High,用窒息的trap電子音樂灌滿時間。司機把音響開得很大聲。

時間剛好,不太早,十一點了,不過,喝個兩杯,沒問題。

今天,酒吧沒什麼人,連同他們,就三位。酒保用熟悉的模式,替他們調了濃口味的盤尼西林。讓兩人有點訝異的是,今天不是爵士樂。

說起來,這店也從來未曾表明:我們專放爵士樂。不過,越是無以言明的習慣被改變,越讓人無法忽視。

酒的味道沒有問題,酒保看起來也如常,那就更怪了。

「我很喜歡這團。」

「對,我也是。不過,在這聽到,蠻微妙的。」

A點了頭,贊同。這張唱片是Joy Division的《Unknown Pleasure》

也就是這樣,他倆沒有立即展開對話,而是細細的聽著唱片,喝著盤尼西林。

Joy Division結束,酒保換上The Smiths樂團的《The Queen Is Dead》。

看似漫長,實則寧靜止水的單純聆聽時光降臨。今天,不聊天也沒關係吧。

「剛剛那場你覺得如何?」

「很普通。去聽以前,我還找出了他們的專輯,聽了一會兒。」

「專輯比現場好很多啊。」

「差了不只一個天地。」

桌前各自換上Gimlet和Old Fashion,聽著The Smiths。剩下他們兩個客人的光景,在這裡並不太常常出現。

「話說回來,你喜歡爵士樂嗎」

「如果是剛剛那場演出,我不會說我喜歡爵士樂」

「那我懂了。不過,我說的不是那麼回事。」

「我知道。我喜歡爵士樂啊。來這裡,本來是想洗個耳朵。但今天很不一樣。」

「但,也挺好的。」

臨走前,他們刻意聽完了唱針上的最後一個音符。Tom Waits的”Closing Time”。

4.

去聽那場演出以前,他掐了時間,先把開店需要預備的東西先大致處理,在門上掛了「今日10點開始營業」。搭了計程車去演出場地。

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看現場的爵士樂了。有點忐忑的心情,但更像是彆扭,心裡掛記著十點前要趕回店裡,一方面,對於今天的演出似乎抱著過高的期望。

其實,期待很久了。最近店內刻意不放爵士樂,想要純然的把這場演出的心情預備好。是什麼就是什麼,都接受,都想要接受。

真的太久沒有放一場小小的假了。

比想像中更快的到達目的地,場地外頭幾個年輕人抽著菸,有些手上提著精釀啤酒,看起來,聊得開心。他喜歡觀察開場前人們的樣子,而這正是他所認識的場面。

提前走進了演出的地方,在一個二樓的咖啡廳。年少時,在這裡混跡多時,坐進熟悉的位子,朝向舞台,恰好是一個斜角,點了低消的飲品,一杯氣泡水。

台上擺放的樂器使他蠢蠢欲動,差點讓他移動位置,加入了那群坐得更緊密,更靠近舞臺前方的人們。但還是忍住了。

光是這樣,他已經心滿意足。即將到來的爵士樂,終於會發生的震動頻響,閉上眼,把耳朵分開,一下子專心於低音貝斯,一下子專心於小號,鋼琴是流動的情緒,一攤灑進心底的活水。可以聚合,可以分散,有層次,臨場感。

就算不是這樣的樂器組合也可以。剛那都是過去的經驗,今天,來的是「非密閉空間」樂團。

啊,光是沈浸在這個氛圍,就很足夠了。等待是多麼美好又近迫。

燈暗了,圍繞著舞台區的觀眾席響起歡呼聲,投影幕上,有了音波的視覺。

沒有預料到的是,他自己居然也跟著歡呼了起來。

5.

看完演出,A與B分別遇見各自的熟人,以及共同的熟人。

習慣性的聊了一下,A看見了一個極為熟悉,卻不常於這樣的場合遇見的身影。

那身影似乎正在等車,佇立在人行道邊緣,望著來往車輛。

A與正在聊天的B打了個眼色。B說了聲「不好意思」離開了聊天人群。

「老闆!」

想了想,他們從未問起酒保的名字。一時喚起,覺得怪異,但也只能如此。

「老闆!」

酒保似乎沒聽見。A走近,在計程車剛好到達的時間。

「老闆!」

酒保望了望後頭。眼神飄移,什麼聲音?

不太確定,就趕著上車了,十點要開店呢。

A快步跑到車窗邊,「老闆!你也來聽演出嗎?」

「先生,後面是找你的人嗎?」計程車司機問。

啊,是……

盤尼西林,口味濃一點。

他拉下車窗,愉快的探出頭,看見A與B衝著來的笑臉。

「我先回去開店了,等等過來喝一杯吧!我等你們!」

「沒問題!等等見!」

聊天人群中漫出的菸草味,緩緩地跟著計程車飄走了。A與B相視而笑,未發一言,走回熙攘之間。等等,去喝一杯,今天,還想聽更多爵士樂呢。 ●

--

--